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作为教育部举办的教师教学权威赛事,是教学竞技之“巅”,更是全国各职业院校教师的“必争之地”。学校首次闯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总决赛并获一等奖!填补学校在该类赛事中的“空白”!
11月25日,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学校装备智造学院冯嫦老师带领刘庆伦、张宁、张鸿佳组建的教师团队,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78支教师团队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一等奖,成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个闯进该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进决赛”和“获奖”的“双突破”。
【学校装备智造学院冯嫦(左二)老师带领刘庆伦(左一)、张宁(右二)、张鸿佳(右一)组建的教师团队参加国赛】
赛道且难,行则将至——“全程奋进”的团队,闯入教学能力大赛全国“决赛圈”
今年,全国共有784所院校或单位派出908个教学团队、3582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其中,参赛的4人团队达到858支,有121支参赛团队为跨校或校企合作组队。参赛教师平均年龄37岁,平均教龄11.8年,其中31至35岁年龄段教师最多,占比29%;教龄6至10年的教师最多,占比28.3%。最终只有不足300个教学团队能顺利进入全国总决赛,无论是参赛团队数、人数,还是参赛教师的教龄经验,都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又精彩绝伦的教学能力大比拼。
“这是一条‘披荆斩棘’且‘不可后退’的竞赛之路。”回想起这大半年来的竞赛经历,学校此次获奖的教学团队负责人、装备智造学院冯嫦老师说,“首先,我们要通过校赛选拔,随后是省赛初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获得省赛一等奖也不够,还要再次参加省里组织的国赛遴选。这一路尽是酸甜苦辣,但每个团队都肩负为校争光、探索教改的使命,因此我们只有一路向前,绝不能后退一步。”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全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水平最高的展示教师教学能力的国家级赛事。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初衷,对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着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吸引全国近20万教师参与。
深海探珠,探珠入课——“锲而不舍、笃行不怠”的坚韧,不断解构、转构、重构课程内容
一个20万人都关注和参与的全国赛事,大赛组委对资格、内容、赛程和课堂实录视频等重要方面有大幅度的调整和变更,进一步强调课堂原生态,突出赛事在职业教育自觉担当、标准落实、数字化升级上的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最新政策对方案指导思想进行了适度调整,突出数字素养的培养。由过去团队负责人录制1学时(40—50分钟)课堂教学实录、其他教师1段8—15分钟视频变为团队全体成员录制1学时(40—50分钟)课堂教学实录。报名要求由近2年参加国赛一等奖获奖教师不能报名参赛变为近2年参加过国赛教师不能报名参赛,且不能以参赛过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新增学生评教环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第三方人员开展。决赛环节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线上限时监控在校内抽选两个片段完成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展示视频拍摄,第二阶段赴决赛承办校进行综合素养展示。决赛答辩由8分钟内回答3个问题变更为10分钟内回答4个问题,其中2个问题从题库中抽取,2个问题现场出题,教学团队成员每人至少独立回答1题。
面对大赛变化多、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要想成功从中“突围”而出,没有“经验”和“惊艳”,则难以踏进国赛的大门甚至止步省赛决赛。冯嫦老师在教学能力比赛已经拿过三次省赛一等奖,为了在此次大赛实现全新的突破,她带来了一个“狠心”的“奇思妙想”——决定将自己打造的省级优质课程《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教学内容“推倒重来”,要将目前产业企业最新的东西融入课程中去。多年的教学实战经验让她坚信“教无定法”,只有坚持“变化创新”才是教学“永恒不变的定律”,才能真正为“三教”改革带来有效的破局。无疑,“深海探珠、炼珠入课”成为破解困局的“法宝”。
在冯嫦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开启了“披星戴月”的备赛日常——结合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发展趋势,团队针对参赛作品内容,先后走访10余家企业,并自费到企业参加培训10余次,“调研+培训+学习”的备赛模式持续两个月。正因如此,团队通过“深海探珠”顺利挖掘出更多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元素,在原来基础上“嵌珠入课”增加了很多创新点和特色,不仅“推倒”原来的课程重构了体系,更为这个课程的改革注入了全新的“有趣灵魂”。
【团队日以继夜打磨作品和演练】
勇气和魄力,以及基于产业最前线调研而完成的参赛“硬货”,为这个奋进的团队“披荆斩棘”。顺利通过校赛遴选后,团队凭着《数字化产线设计与孪生验证》这个参赛作品在省赛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省赛一等奖后又顺利通过国赛遴选,成为学校第一个“冲出”广东省、闯进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决赛的教学团队。
11月21日,进入国赛的教学团队在统一时间登录大赛官网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段课堂教学视频录制并限时上传。经过网络初评,来自全国职业院校的278支优秀教师团队进入全国决赛,学校教学团队榜上有名,终于踏上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全国级别最高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技舞台。
【学校装备智造学院冯嫦(左二)老师带领刘庆伦(右二)、张宁(左一)、吴磊(右一)组建的教师团队参加省赛】
匠心独运,玉汝于成——“过五关,斩万将”的砥砺,成就学校史上首个教学国赛一等奖
可以说,每一支进入国赛决赛的教学团队都要“过五关,斩万将”——校赛-省赛初赛-省赛决赛-国赛遴选-国赛初赛,经过这“五关”,最后才能进入国赛决赛环节。要想获奖更加困难,尤其是只有总分排名前10%的队伍才能获得一等奖。
自校赛选拔结束后,学校党委就高度重视省赛集训备赛工作。教务部作为该赛事牵头部门,全年组织了10余次线上线下专家指导,全程跟进比赛各环节,两个月暑期也没休息过一天,全方位为团队做好服务保障和技术保障工作。校内其他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结合所长多方配合,确保每一支队伍都能得到最好的备赛帮助。全校上下从未如此“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地为一场教学能力大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学能力大赛作为提升教学水平、打造职教“金课”的重要措施】
【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力捷用其丰富的经验指导团队打磨作品和挖掘特色】
【党委委员、副校长蒋建平为大家加油鼓劲】
因为对学校而言,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有着跟往年不一样的重要意义。学校明年将迎来国家“双高计划”终期验收,如果有教学团队冲出省赛闯进国赛,将为学校“双高”建设增添一项含金量极重的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同时也能弥补学校多年来从未获得教学能力大赛全国决赛奖项的遗憾。
当冯嫦团队获得省赛一等奖并有机会进入国赛遴选后,大家知道,这是学校在“双高计划”终期验收前获取这个国家级大奖的最后机会,也是学校在这项大赛的国赛决赛实现“零的突破”的绝佳机会。
装备智造学院常常提及一个特别的词,在一届又一届的教学团队中,书写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在无数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坚守与选择中,内化成坚韧的符号;在坚持党建引领的人才培养中,彰显了育人模式的特色,而装备智造学院教学团队在这次大赛的一路高歌猛进中,也折射出其教育理念的精彩——这个词就是“匠心”。
在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决赛,从今年暑假一直到11月下旬国赛结束 ,这个团队离不开“加班”二字。深入企业的每一次调研,他们总会提前一晚梳理好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在现场认真倾听和记录并及时集中进行“头脑风暴”,希望尽可能地碰撞出更多“灵感火花”;相约聚首的每一次工作,他们总会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参赛稿件的内容,不断优化每一页PPT里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张图,无数次排练演讲的过程中“吹毛求疵”般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可能会因一个用词而反复讨论,可能会因一张图片而不断修改,可能会因拍摄讲课视频时的某个微表情不到位而苦恼……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正是这支参赛团队的最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对“匠心”的坚守和诠释。
永远的18号,低调无私——火炬精神的个体注脚,燃情岁月的精神密码
“我退出,让给年轻的老师”,面对进入总决赛的教学团队“至少有一名35周岁以下的教师”这样的要求,团队里此时必须替换一名35周岁以下的后备成员进来,这个“小插曲”却没有翻起一点“不和谐”的浪花。当冯嫦作为团队负责人,还在为“换谁出去”“如何跟队员们说”的问题而苦恼挣扎时,为大赛准备了足足2年的吴磊老师主动退出。
【装备智造学院吴磊老师】
“为了整个团队更好地冲击国赛,不给团队造成影响,也要为团队锻炼新人,为学校留下种子”,赛后吴磊接受访谈时,坦然道。“18号”是吴磊在学校足球队的号码,也是他最喜欢的德国球星克林斯曼的号码。“克林斯曼最大的特点是有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对事业永远的爱”,“教学能力大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个团队,这就需要有奉献、坚守和担当”。团队的每一名成员一直坚持“党建铸魂+匠心育人”鲜明的教学特色和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薪火相传,初心不忘”的匠心底蕴和育人情怀。“传帮带”“老带新”正是吴磊老师坚守的“匠心”品格,虽然他的名字最后没有出现在进入国赛决赛的团队名单里,但他一直与大家同向同行,对课程和教学的创新改革从不停步,他是他们团队永远的“18号”。
11月24日,278支进入全国总决赛的教学团队齐聚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向评判专家现场介绍教学实施报告并进行答辩。决赛内容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和综合素养展示两个环节。课堂教学展示环节采用“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号、实时录制、限时上传、全程监控”方式进行。
最终,学校装备智造学院教师团队表现出色、答辩精准从容,其扎实的理论和技术素养、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获得评判专家高度认可,顺利斩获决赛一等奖,成为学校首个登顶全国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学团队。
今年以来,学校人才培养成果频传。包装设计学院陈新教授团队荣获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装备智造学院师生团队揽获全国第十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光电信息学院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包装印刷学院师生团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融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赛项”团体二等奖;三支教师团队收获2个省级一等奖和1个省级二等奖,“双塔奇兵”剑指国遴,捧回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这些奖项的背后,折射出全体“火大”人在办学过程中,抢抓国家职业教育重大发展机遇,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精于创新、善于奉献”有力支撑了“火大精神”,构筑了“火大”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全体“火大人”都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前进动力。
教育指向未来。在“党建铸魂+特色育人”的模式下,学校不仅着眼于学生更核心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更鼓励每一个教学团队通过不断求“变”求“新”的探索实践,把教学能力大赛作为锻造“四有好老师”的重要举措,将产业企业最新最前沿的“精华”融入课程和教学当中,更致力于养成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志趣和能力,让他们以更奋进的姿态“蓄势待发”,在技能报国之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撰稿|编辑:钟嘉妍
责编:朱俊、李海霞
总编:樊向前
稿件来源:组织宣传统战部、教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