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由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主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山火炬职院承办的“从香山到中山——百年中山的工业和文化”座谈会,在我校立德楼顺利举行。
广东省侨办原主任、河源市人民政府原市长、中山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吴锐成,中山火炬高新区原党工委副书记葛志斌,我校党委书记邹鑫,中山市科协二级调研员海春生,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胡波等出席座谈会。
邹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是中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为中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汇智献策的务实之举。他结合中山的产业发展和火炬高新区的历史沿革,围绕我校独创的“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专业优化升级的“深海探珠”工程、“党建铸魂+特色育人”品牌、“四链六联”链上党建实践等品牌项目,全面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成果。
邹鑫表示,火炬职院20年累计培养4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独创的“院园融合”职教模式正为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十大舰队”提供支撑。工业是职业教育的土壤,也是思政教育的富矿,我校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以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为重要阵地,及时将工业文化研究成果教材化、课程化、场景化,让教育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双向奔赴、协同育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出更多“明大德、承匠心、懂工艺、精操作、能技改、善管理”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胡波表示,工业是中山的根与魂,从香山到中山的百年历程,本质上是敢为人先的工业文明演进的过程。这场座谈会既是对中山百年工业文化基因的交流,也为新成立的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锚定了研究方向。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高度评价香山工业文化研究的价值。
广东省侨办原主任、河源市人民政府原市长、中山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吴锐成回忆起20世纪90年代中山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到全省前列的过程,并表示“研究工业文化要剖析制约发展的深层症结。”他建议研究院关注“政企协同度’‘“产业延续性”等课题。
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侯国强表示:“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山工业文化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希望研究院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不断挖掘中山工业文化底蕴,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通过实地调研、课题研究等方式,为中山工业旅游拓展、工业遗产活化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撑。”
中山工业的厚重底色,在座谈会上被反复提及。“农机二厂曾是全国农机战线‘两面红旗’之一,当年连越南、老挝都派留学生来学习。”火炬高新区原党委副书记葛志斌以亲历者身份回溯历史。他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山以威力洗衣机、小霸王学习机等国企民企崛起,成就“广东四小虎”地位,背后是“既要敢闯敢试,又要专业深耕”的文化基因。
读懂中山过去为何能“起”,才能明白未来如何再“兴”。活动当天,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完成授牌及首届理监事会聘任。这个由政、校、企三方共建的智库,既承载着解码百年工业基因的使命,也肩负着为“制造业当家”战略提供文化支撑的期待。
我校党委副书记元维社,中山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文辉,中山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冯福禄,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侯国强,中山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蒋森,香山文化研究会原会长申群喜,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以及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中山市委党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日报、广东香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
了解一下: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于2024年12月正式成立,作为中山工业文化的研究机构,得到了主管单位中山市民政局及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并由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香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以及中山市问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
本次座谈会是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举办的首场文化交流活动,旨在回顾百年中山的工业发展历程,探讨香山文化对中山工业的影响,展望中山工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中山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工业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钟嘉妍
责编:徐恒涛
总编:樊向前
部分素材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