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如发丝的金线在指尖缠绕定型,当流动的珐琅彩砂在轮廓间晕染出斑斓色彩,一场跨越国界的非遗传承与文化对话,在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礼遇金镶”手工坊内悄然上演。7月8日及17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珐琅新锋实践团”带领留学生开展“珐彩华潮”东方美学体验课。活动以指尖上的掐丝珐琅技艺为载体,让国际青年亲手触摸中国非遗的脉络,更在中外美学的碰撞中,激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意火花。
活动首日,留学生们在展厅探寻掐丝珐琅的“前世今生”,从宫廷技艺到现代创新(如树脂应用)、再到助力乡村振兴的历程。动手环节,他们临摹《千里江山图》纹样,亲手掐丝、填色。强烈的文化碰撞在色彩选择中显现——非洲留学生偏爱浓烈的红与橙,东南亚学生钟情清新的蓝与绿,赋予传统纹样新活力。来自乍得的Issa感慨道:“这样的手工在我的国家只由女性承担,所以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和体验这样的手工艺,男女平等参与创作,这让我印象深刻。”
活动第二次升级为“共创工坊”。留学生们大胆融入本国文化符号——PETRO将坦桑尼亚图腾转化为几何掐丝,MOUSTAPHA则国旗与国家领土巧妙结合……在匠人指导下,这些创意通过掐丝、填色、固化等工序,在留学生的认真创作中,化为一件件融合中外美学的实物艺术品。
留学生们不仅每人完成了2件个人作品,还合作创作了1组主题共创摆件,并用视频记录下创作故事与感悟。“金属丝和树脂能做出这么美的东西!我要告诉家乡朋友,这是中国非遗的魅力。”来自乍得的Djamal在镜头前分享道。
本次活动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国际化”传承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亲手制作,留学生们从体验者转变为主动的文化传播者,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接下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的相关作品与创作故事将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展示传播,让源自指尖的“珐彩华潮”跨越山海,将中国非遗的魅力播撒向世界。


















照片:校融媒体中心
撰稿:杨菲菲
编辑:钟嘉妍
责编:杨令、徐恒涛
总编:樊向前
稿件来源:财经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