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师者如光,星火成炬。在我们身边,除了在三尺讲台和实训车间外,还有一群坚守基层一线、默默耕耘付出的老师——在“百千万工程”的浪潮中,他们毅然奔赴中山市各镇街的田野乡间,以实际行动在解难题、促发展的征程中,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落到人民需要处,用专业和智慧助力乡村振兴,诠释职教人的使命担当。
这既是师者的坚守,更是育人的升华。今天,让我们聚焦学校派驻各镇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教师群体,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感悟,致敬这些奔赴基层的闪光力量!
人物名片:蔡昆余,中共党员,包装设计学院专任教师,讲师。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广州平面设计师联盟成员,ADOBE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三级)。2024年9月13日来到小榄镇城市更新和社会服务中心挂职,投身“工改”和“百千万工程”,主要参与宣传、典型村建设、环境整治和优化提升等工作。
在小榄镇东区社区,农地和路边两侧曾经堆积的垃圾杂物、枯枝杂草,如今早已不见踪影。近两年来,小榄镇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带动和美乡村建设,社区村居的“华丽变身”已拉开序幕。蔡昆余正是从高校到基层参与其中的一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在一线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才干。
“百千万工程”涵盖多个方面,其中着力做“美”乡村这一块,是重点推进落实的工作。“由于各个社区的客观条件不太相同,遇到的实际问题也不一样。”蔡昆余说,“只有及时到一线了解,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否则这些问题会成为日后工作推进的障碍。”
蔡昆余介绍,小榄镇东区的农房密度较大,很多房子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路周边的杂物看似是“小细节”,实则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出行安全与生活质量,不仅挡路碍事,还容易滋生蚊虫,是大家“看得见影响、却常被忽略”的民生“大问题”。于是,他和工作组成员、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开展多轮、持续的清理行动,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蚊虫也明显减少,就连呼吸的空气都变得更清新舒畅。

【蔡昆余参与农房周边环境整治行动】
聚焦社区环境整治,蔡昆余坚持每周开展一两次暗访活动。他与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一起,骑着摩托车沿路进行巡查并记录。“放眼望去,也许没发现什么特别,但带着问题去看,就会发现一些影响环境的痛点。”他说,“例如,沿街堆放杂物、广告牌残旧破损、卫生黑点、占道经营等现象时有出现,我们会认真记录下来并转发至上级督导小组,督促相关部门实地走访并整改,共同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井然有序。”

【经过清理后的社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另外,蔡昆余还参加了小榄镇“百千万工程”农房整治、典型村和美丽田园建设、国道沿线环境优化提升等项目。他介绍,工作组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诉求并讲解相关政策,同时持续推进整治工作,昔日残旧破损的农房经过美化亮化,现在乡村整体“颜值”得到明显提升,村内道路干净、美观,“三线”规范整治,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打造了清爽的“天际线”。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而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蔡昆余说,“只有身在一线熟悉农村和社区的环境,理解群众的不容易,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生活和需求,通过我们的工作化解矛盾,才能更直接高效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经历这一年多的基层工作,蔡昆余深刻体会到每一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始于每一组数据的精准、每一份资料的完备。他认为,无论是腾挪搬移工业园、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的“工改”,还是“百千万工程”系列工作,都需要群智群力、合力攻坚,既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立足长远谋划未来。
“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唯有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以‘绣花’般的细致打磨每一个环节,才能为后续工作筑牢根基。”蔡昆余说,“在接下来的挂职锻炼中,我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沉下心脚踏实地干,同时立足岗位加强自身学习,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服务基层中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
撰稿/编辑:钟嘉妍
责编:徐恒涛
总编:樊向前
稿件来源:组织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