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电子邮件
一站式服务大厅
【星火成炬“百千万”】陈伟文:聚焦强村富民,提速推动乡村振兴

前言:师者如光,星火成炬。在我们身边,除了在三尺讲台和实训车间外,还有一群坚守基层一线、默默耕耘付出的老师——在“百千万工程”的浪潮中,他们毅然奔赴中山市各镇街的田野乡间,以实际行动在解难题、促发展的征程中,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落到人民需要处,用专业和智慧助力乡村振兴,诠释职教人的使命担当。

这既是师者的坚守,更是育人的升华。今天,让我们聚焦学校派驻各镇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教师群体,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感悟,致敬这些奔赴基层的闪光力量!

人物名片:陈伟文,57岁,我校光电信息学院实习指导老师,机械讲师、光电高级工程师,在我校工作20年,一直从事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实训等工作。2025年5月6日到中山市翠亨新区挂职参与“百千万工程”,目前担任关塘村工作队成员。

在中山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中,我校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激活教育帮扶新动能。拥有20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经验的陈伟文,正是我校派到基层一线参加“百千万工程”的一名“老将”。

刚被派往关塘村驻村工作队的时候,陈伟文就提前学习和查阅各种政策文件,深入了解自己在“百千万工程”中到底需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在驻村的前两个星期,不管酷暑还是雨天,他都坚持走访了关塘村六个村民小组,全面深入摸排基本情况,并和村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初步的交流,聚焦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制定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

【陈伟文(右一)和翠亨新区、关塘村相关负责人在村里走访调研】

“‘百千万工程’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对于关塘村而言,我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整合现有资源,抓好规划引领,挖掘并引进一些优质的合作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强村富民。”经过深入学习,陈伟文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陈伟文充分发挥自己在高职院校工作、与企业打交道20多年的丰富经验,脚踏实地做了一系列“摸底工作”——他到自然资源局和征收中心了解关塘村闲置地块的准确信息,做好前期策划工作;另外,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企业人脉资源,带领关塘村的领导干部到中山市光学协会参观学习、拜访光电企业,洽谈合作项目……

【陈伟文(左)走访企业,洽谈与关塘村的合作项目】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和合作洽谈,目前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计划与关塘村合作盘活闲置厂房,还有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易天股份)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到村投资建设。另外,陈伟文又积极联系我校多年的合作企业——广东九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村里空置的厂房屋顶设计光伏方案,准备投资建设两个光伏电站,既利用了闲置资源,又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此外,为推动关塘村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陈伟文走访村中的贝贝农场,了解他们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需求,并充分发挥我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在农场成立了博士工作站,精准匹配农村科技特派员下沉到村开展技术帮扶。“例如,我们根据该农场地质和水土的特性,提取样品并送专业机构进行化验。”陈伟文介绍,“我们学校的博士根据化验结果和市场调研,向农场提出可以多种植水果、辣椒等农产品的建议,产量高,价格可观,市场销路较广。”

【陈伟文(左)与我校光电信息学院副院长赖伟东博士(右)在贝贝农场合影】

目前,陈伟文正积极参与关塘村“百千万工程”中关于现代农业、小微工业等因地制宜“造血型”项目的规划和落实,各个项目正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基层一线的工作既艰苦又复杂,因此既要细致更要耐心。”陈伟文说,“下阶段,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政策文件,借鉴其他地方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自己所长,在农村发展、民生改善及生态治理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编辑:钟嘉妍

责编:徐恒涛

总编:樊向前

稿件来源:组织宣传统战部

2025-10-22 15:43